目录
特稿
立足文艺实践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对文艺“四新”现象的美学思考范玉刚;1-10美术作品
高云作品高云;2+240-242+246-248
刘卷【书法作品】刘卷;211
郭锦龙【国画作品】郭锦龙;212
郑潇【国画作品】郑潇;213
陈星星【国画作品】陈星星;214
张富军【国画作品】张富军;215
桃花若梦丁勤;216
孔德刚【国画作品】孔德刚;217
王哲雨【油画作品】王哲雨;218
何丽【油画作品】何丽;219
高静【油画作品】高静;220
朱向欣【水粉作品】朱向欣;221
薛红艳【水彩作品】薛红艳;222
罗红【水彩作品】罗红;223
龚畅【水彩作品】龚畅;224
张存洁【版画作品】张存洁;225
陈睿【陶艺作品】陈睿;226
童年系列孟醒;227
孙舜尧【海报设计作品】孙舜尧;228
王红【海报设计作品】王红;229
蔡颖君【设计作品】蔡颖君;230
丽江古城酒系列包装设计王海明;231
咖啡机外观设计李纳璺;232
“尚自然”新中式家具设计张华;233
黄彦【设计作品】黄彦;234
王军【设计作品】王军;235
欧式湿地环境系列设计周蔚;赵争强;236
吴迪【设计作品】吴迪;237
王凤珍【设计作品】王凤珍;238
陈波【设计作品】陈波;239艺术学理论研究
典型化还是类型化:歌德和席勒关于艺术创作方法争论的现实意义凌继尧;11-14+27
论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存在之思彭立勋;15-20
艺术信息在艺术表现形式中的编码方式探析郑娟;21-27
场景理论框架下艺术与科技学科发展的新维度范振坤;28-34专题:构建中国特色艺术人才培养与教育理论体系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国家体系——兼论当前艺术人才培养的悖论与前景孙惠柱;35-39+61
从国家发展战略到人才培养模式——当代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论析胡智锋;樊小敏;40-45
艺术专业教育中的学科体系建设问题——以艺术学理论学科认知与课程指南编写导向为例贾涛;46-49+152
聚焦国家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新时代背景下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建设论析陈传文;陈俊奇;50-56+108文化研究
东方设计中的民俗文化符号应用论析陶思炎;57-61
基于文本挖掘的全球性媒介事件传播效能分析——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为例李惠芬;王长松;62-66+114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枝材图库”的创建——从日本《诗经名物图解》到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徐寅岚;67-79
2019年央视春晚小品述评谢旭慧;张珵;80-85+103戏剧与戏曲
中国古代伶人的鉴戒表演传统曾美月;86-91+129
论明清时期的戏曲小班尹蓉;谢珈;92-97
昆曲《牡丹亭》的符号化建构研究曹凌燕;98-103
日据时期台湾戏剧反日活动的研究成乔明;谢建明;104-108影视艺术
从跨区到共时:“两岸影像新世代”形成的可能性谢建华;109-114
从统一到多元:中国电影中底层叙事的分化与嬗变林进桃;115-121
新时期乡土电影的概念与话语修辞李焕征;122-129
新知启蒙与左翼话语渗透——中华书局1936年版《电影浅说》解读贾斌武;130-135美术研究
当代性语境下中国绘画的文化自觉与品格重塑王平;骆文婷;136-141+210
论濮仲谦竹刻艺术的美学特征与后世承继杨海涛;142-147+179
论油画创作中的求异思维李伟琴;148-152
不合时宜的超现代派画家丰子恺蒋含韵;王一川;153-158设计研究
内蒙古藏传佛教五当召“学问寺”设计解析孟春荣;李熙瑶;159-165+171
湘西传统木作技艺谱系图构建及设计应用刘宗明;徐玉东;166-171
纯真与完善:景观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之辩袁承志;172-179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探析张秉福;180-184
活态传承视域下的非遗产品开发吕中意;185-190
后申遗时代花山岩画艺术遗产的设计学转化及其策略研究赵嘉;191-195+210学术活动与成果评价
还原古代亚洲艺术反思当下“一元”文明——评沈爱凤《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杨烨;196-198+209-210
象生:一种新的设计史研究范式——读李立新《象生:中国古代艺术田野研究志》吴秀梅;199-202
“元艺术学”辨析——从李心峰《元艺术学》谈起张新科;203-209
高云:沉吟历史与感怀时代范迪安;243-245